根据学校“十一五”基本建设规划安排,为能更好支撑学校今后办学条件持续发展,满足教学实验用房面积,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提速发展,学校报请北京市教委、市发改委同意,今年年底拟建1栋实验教学楼,地上5~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8250m²,建设地点位于本校区西北侧花房和库房地段,教A楼正北面,且与教A楼连为一体,功能定位为教学、科研、实验区。
建筑设计院已初步设计了实验教学楼效果图,现将下列实验教学楼方案设计效果图向全校师生公示,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联系电话:60261202 60261090
联系人:王明峥 刘刚
公示时间:2010年10月11日–2010年10月28日
后勤基建处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日
方案一(1)
方案一(2)
方案一(1)、(2)设计说明:
实验真理的层层发现
作为体量的合理反映,建筑的立面造型强调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立面反映两个体量的组合与剥离,象征了实验的层层剥离发现真理的特性。主体采用极富纹理的米黄色洞石,符合整体印刷学院的学术性格。局部被剥开的体量采用纹理截然不同的浅黄色仿石漆喷涂,加强对比。力求语言简明,有力,干净大方,深化细部设计与材料的巧妙应用,展现出一个既有学术文化气息又极富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形象。入口采用层层叠退的构架,极具提示性,符合实验楼的整体气息。
材质说明:
米黄色洞石
浅黄色仿石漆喷涂
方案二(1)
方案二(2)
方案二(1)、(2)设计说明
本建筑设计方案整体简洁端正。总体装饰造型以竖向线条为主,给人向上的力量感。
主入口处造型设计理念源于古代的戒尺,几根粗壮有力的线条给即将进入建筑的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敬重感。戒尺意为规矩,加上竖向线条的坚定恒久配合整体设计的忠实简朴,营造出的建筑设计理念紧扣实用主题。寓意在其中工作学习的科研学者们,要有简朴的生活作风,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有坚定恒久的思想毅力。
方案三(1)
方案三(2)
方案三(1)、(2)设计说明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印刷学院实验楼设计构思正式基于印刷的发展史并结合了当今的时代特色。
建筑的整体设计参考了当代的一些优秀建筑设计元素,经过设计师的理解融合和创新,最终推敲出了独具特色并符合使用功能及文化底蕴的建筑。
本建筑整体造型表现为一个书柜,里面摆放了很多书籍。书柜用于储存人类知识文化典籍将其用建筑的体块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印刷学院的学校氛围与建筑本身的实训功能,给本建筑注入了生命活力,使人有深入探究的冲动。
人们都有从书柜中取书的经历和感受。建筑主入口的设计正式设计师抓住这一动态瞬间,意为正由书柜中抽取一本词典的瞬间。从建筑体块上,它打破了整体的刻板,在结合它的设计寓意使得建筑生动活跃。
本建筑设计更有一层深意。进入它的人,即是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在里面需要每个人抱着敬重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究。
另外要特殊说明下建筑设计中的一面雕塑装饰墙。
近观:装饰墙整体框架意为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窥探到印刷术的发展史。一张由上至下舒张开的纸书写了纸张的发展。由下而上,由古代的竹简羊皮到丝绢到现代的纸张。一块透雕阴文阳文的文字背板上突出两个刻有文字的方块,诠释了印刷术由雕版到活字的演化。
远观:一只翘首东望的凤凰正展翅欲放,从知识的海洋飞向太阳飞向希望。
整个装饰墙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