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2002年毕业后,一直在我院社科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7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兢兢业业,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实现思想、能力、人格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刻领悟理论的意义,从最本源的方法中汲取能量,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我深知,扎实的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一名合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条件。为此,我时刻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密切关注党的理论动态,积极参加学院党委、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活动。为了不断补充自己的理论给养,夯实理论功底,2008-2009学年,我申请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内访问学者,进一步充实知识储备,加深自己对党的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自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任务。新四门课程改革后,又承担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每年均超额完成工作量,教学效果优秀。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我都严肃对待,一丝不苟,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广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每节课均有详案。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有益教学经验。在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我抓紧一切时间跟班听课,不仅
把它视为提升自己理论素养的机会,也使它成为向著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先进授课经验的绝好时机,努力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先后发表了《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思考》等教学研究论文。在课堂教学环节,我尽可能地采取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课堂辩论、互教互学等,尽可能创造师生双向交流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化被动为主动,并通过这种双向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充分发挥理论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步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除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外,我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扩展授课角度,开出了《形式逻辑》、《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等选修课程,为扩展我院学生的知识构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2008年,配合我院文化产业管理新专业的开办,我先后开出《中国民俗学》、《伦理学》两门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中国民俗学》还在08-0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中获得了社科部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这既是对我过去一学期教学工作的肯定,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正常课堂教学的同时,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我努力寻找各种实践机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2008年12月,带领08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赴首都博物馆参观,学生们对此反响热烈,普遍认为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明显。
三、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平时的知识储备,只有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始终追踪最新的学术动态,才能做到教学的常教常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始终是使教学保持活力的法宝。近几年来,我在专业研究中丝毫不敢懈怠,努力学习,继续扎实专业知识,先后发表了《藏文出版印刷初探》、《藏汉传统伦理思想比较––从<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谈起》等多篇学术论文。积极参加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探索先进的教学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丰富教学手段,2007年11月,我代表学院参加了北京高校第一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大赛,2008年3月,公布我获得三等奖。
四、大局为重,从小处着眼
在工作中,我始终本着“以大局为重,从小处着眼”的原则,按时完成党组织和部门交与的各项任务。在教学评估、党建评估、校庆等重大时刻,始终将学院利益、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教学评估期间,面对公公去世的家庭变故,我没有因为自己影响一节课的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生活上,我时刻牢记“教师无小节”,注意从言行、仪表、心态等各方面检查自己,团结同事,热情工作,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等公益活动,利用做过学生班主任和政治导师的优势,密切把握学生思想动向,为学生们解决思想困惑,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教师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