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本馆有藏)
本书是从文学思潮流派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作者对不同文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各种小说流派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作了详尽描述,探讨了各种小说流派的总体特征及其创作面貌,重点剖析了各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的创作。该书论及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流派有以下八个(大体以出现的先后为序):20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代表作家有鲁彦、许杰、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以创造社作家郭沫若、郁达夫、陶晶荪等为主,也包括浅草社、沉钟社部分作家的“自我小说”或“身边小说”流派;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的带有“革命罗漫蒂克”倾向的“普罗小说”流派,代表性作家有蒋光慈、洪灵菲、华汉等;30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30年代由茅盾的《子夜》所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派”,代表作家有茅盾、吴组缃、沙汀和稍后的艾芜等;以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为代表的“京派”小说;以路翎、丘东平、彭柏山等为代表的体现“心理现实主义”特点的“七月派”小说;40年代在国统区出现的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全书共八章,对上述八个流派的不同特征作了分门别类的阐述,这对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小说史有极重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