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树森、陈旭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本书处理的是“当代”这一特定时段的散文文类史。著者以富有历史感的学术视野和切实严谨的学术风格,把散文现象的考察置于中国特定社会时期复杂而广阔的背景中,不仅注意文学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的那些部分,而且也注意到文学本身特性的发展衍化。第一编中提出“延安散文”和“战地报告”造成的散文“倾斜”以及这种“倾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展的命题,如“记者文学”趋向“作家文学”,“新闻性向文学性、战地报告”的转化,均来自文学的实际又受制于并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实际。本书还充分注意现代散文艺术传统的潜在参照系与当代散文的承传关系,第三编中对20世纪60年代“散文诗化”和“报告文学小说化”倾向的描述与评析均有揭示。同时,对50年代中期的“复兴散文”运动和60年代初期的“诗化追求”结果的评述,表现了著者能以冷静客观地面对文学自身的扭曲和痼弊的勇气。本书五编十章,考察范围延伸到90年代的“新散文”、“女性散文”、“文化散文”和“新生代散文”。附录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参阅作品(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