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行安全提示
暑期出行,我们必须把人身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此保卫处查询了一些暑期出行安全知识提供给各位,希望对各位的暑期出行有所帮助。
一、饮食安全
出门在外,当地的饮食风俗往往与我们熟悉的不同,尤其是各种风味小吃、特色食品更让我们跃跃欲试。怎样才能保证在旅行中的饮食安全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饮水卫生。一般来说,生水不能直接饮用,旅途饮水以纯净水和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最为佳;
2、瓜果一定要洗净或去皮再吃,以桔子、香蕉、橙子等直接可去皮的水果为佳;
3、学会鉴别食品的卫生是否合格,产地、生产日期、包装是否完好等等方面;
4、在车船或飞机上最好节制饮食。由于车船或飞机上没有运动条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延长、速度减慢,如果不节制饮食,必然增加胃肠的负担,有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5、出门在外,尽可能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应以清淡为宜,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生冷的、有刺激性的食物;
6、饮食有度。旅行时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了,再加上旅途的劳顿,对气候、水土的不适应,人的抵抗力会降低,因此要提防过敏尤其是食物过敏,忌暴饮暴食;
7、出行时不论行程长短,最好常备一些饼干、巧克力等食物,以防途中无法就餐,引起身体不适;
8、备足药物,防范由于水土、气候不适应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二、交通安全
1、出行前应留意天气预报和相应出行指南,以恰当选择出行方式,火车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系好安全带。
3、注意晕车、晕船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提前吃些预防药物。
4、切勿乘坐超员车船。由于暑期人们出行量增大,许多地区车船超员现象严重,而超员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同学们切记不要乘坐这类车船。
5、在农村地区旅行,不要乘坐低速货车、农用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法载客工具,这些的交通工具缺乏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极易引起交通事故。
6、不要在交通工具上打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7、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要慌张,应尽快报警,并有步骤地开展救援,不要轻易移动受伤人员。
三、出行防火
火灾是威胁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入住宾馆之后,防御火灾更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1、进住宾馆后,首先要浏览一下住宿指南或客房电话簿,熟悉宾馆格局,留心周围消防设施;万一发生火险,立刻与消防控制室或总台通话,并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2、入住后要查看安全通道示意图,以保证火灾发生后能迅速逃离。
3、预备好应急逃生工具。出行随身携带一把小刀和一把微型手电是必须的,一旦遇上火灾,可用小刀将床单或窗帘裁成能承受一定重量的布条来代替绳索逃离火灾区;微型手电筒可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发挥照明和报警等特殊作用。
4、掌握火灾应急逃生方法:
(1)通过门窗逃生。前提是火势不大,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的通道。可把褥子淋湿裹住身体冲出受困区,或利用绳索从窗口逃离。
(2)用时间差逃生。火势封闭通道时,可紧急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在室内准备淋湿的被子等,再采取门窗逃生的方法。
(3)利用空间逃生。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占地不大时可利用此方法,要将可燃物清除干净,清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可用水浸湿门窗,降低温度,防止烟雾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人员的救援。
(4)不管采用何种逃生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火场中行走应尽量降低高度前进,防止有害气体引起窒息;在逃生途中应尽量减少所携带物品;不可盲目采取行动;切忌侥幸心理;逃生、报警、呼救要同时进行。
5、若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遭遇火灾,应迅速逃出并远离。
四、出行防盗、骗
外出旅行难免会到人员拥挤、环境复杂的场所,因此必须注意财物安全,防御财物被犯罪分子窃取。
1、在酒店住宿时,最好将贵重的物品存放在酒店前台;如果确实需要随身携带的,应尽量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2、入睡后应关好宾馆的门窗,并插好防盗链,防止不法分子进入室内行窃。
3、在长途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尽量轮流睡觉,以保证随时有人看管财物;不要将物品交给陌生人看管。
4、将物品合并装包,尽可能减少行李的件数,及时检查并相互提醒,以免将财物遗忘。
5、证件、钱、信用卡应该分开放,放贵重物品的包要尽量置于身前。
6、乘车时不要跟陌生人过多交谈,特别是涉及个人的资料;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夜间行车睡觉前要关闭好车窗。
7、不贪小便宜,不凑热闹,不要捡拾不是自己的物品,谨防受骗。
8、一旦财物失窃,应该及时报案,并保护好现场,等待警方处理。
五、预防高温及中暑
今年暑期气温偏高,掌握预防高温及中暑的常识,是暑期出行必做的功课。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高温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
2、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活动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并且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
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室内空调、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高温可能引起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活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预防高温中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睡前用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
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升高身体内部温度。
3、日间小睡: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5、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中暑按其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
1、先兆中暑症状
(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1)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2)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的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的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的症状特点:这类中暑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的症状特点:是因为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以后的紧急处理: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
1、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额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4、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六、暴雨和洪水的防范
夏季是降水丰富的季节,也极易形成暴雨和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尤其是今年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已经暴雨成灾,因此了解暴雨和洪水防御的知识至关重要。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避险: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立即停止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应急要点:
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被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当住所或宾馆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移到安全的地方。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对于因呛水或房屋倒塌等异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七、山洪和泥石流的防范
由于夏季降水频繁和地质结构问题,部分山区可能会发生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和地质灾害,对到此类地区旅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而一定要增强防范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的意识和知识。
1、突遇山洪的应急措施:
(1)保持冷静,听从指挥,向较高地方转移,撤离危险区。
(2)千万不要沿沟谷往下跑,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
(3)千万不要涉水过河。被山洪困住时,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或发出求救信号。
2、突遇泥石流的应急措施:
(1)泥石流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域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应向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转移。
(2)不应上树躲避,因为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泥石流所到之处,大树极有可能被连根拔起,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3)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为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3、突遇滑坡的应急措施:
(1)当身处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撒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撤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2)即使处于非滑坡区,但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躲避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出行必备的应急物品及药品
1、应急物品:小刀;手电;雨衣;打火机。
2、应急药品:黄连素、氟哌酸 、创可贴、绷带、藿香正气、清凉油、驱蚊油 、头孢类抗生素、速效伤风胶囊等。
祝各位老师、同学有一个平安!愉快!充实的暑假!
北京印刷学院保卫处
二O一O 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