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
各位师生:
根据团市委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方案》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请各位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活动。
校团委
2011年6月16日
北京印刷学院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精神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精神,深入践行“‘三个北京’青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根据团市委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
二、活动主题
看社会 研民情 坚信念 跟党行
三、组织领导
(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文红
副组长:张可献 蔡晓宇
成 员:芦国英 白宗元 杨 平 刘俊敏 江和金
房宏婷 赵 欣
办公室:王冰蓝 范一可
(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审委员会
聘请校内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对社会实践方案予以指导和把关,对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予以监督,对社会实践的成果进行检查、评价。
四、组织形式
(一)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分为团队立项社会实践和个人返乡社会实践两种形式。
1.团队立项社会实践
⑴组队形式
主要分为校级实践团队和院级实践团队。
①校级实践团队
由团委直接招募(A类)和各学院组织推荐(B类)两种形式产生。B类团队是由各学院汇总收集本学院团队申报材料,并从院级申报名单中向校团委推选6-8支左右的实践团队作为校级实践团队。其中,校级重点团队不超过2支,校级一般团队4-6支。团委将对各学院推选的团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最终确定校级实践团队名单。
②院级实践团队
拟组建院级实践团队的同学将申报材料统一交各学院学工组,报经所在学院分团委批准方可开展团队实践活动。
各学院团队立项社会实践的项目须认真阅读《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附件1),填写《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申报表》(附件2)后交各学院学工组。
⑵组队原则
①人数要求:实践团队一般由5-8人组成,有重大服务与调研内容的可以组成10人左右队伍。
②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应熟悉实践地情况,能够联系当地相关人员,便于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③指导教师:实践团队应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实践内容、方法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指导。
2.个人返乡社会实践
为了使更多同学能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未参加团队实践的同学可进行个人返乡社会实践。申报个人返乡社会实践的同学须在实践前到所在学院登记,回乡自主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按规定将实践成果统一交回所在学院。各学院对个人返乡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审后,将优秀成果交校团委与团队立项社会实践一并参加评审。
(二)实践地点
1.实践地点必须愿意且能够接待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并尽可能提供简单住宿条件。
2.鼓励到我校社会实践曾经走访过的地方(在申报书中请注明我校曾在何时在该地实践以及和实践地的合作情况)。
3.能够确保实践人员人身安全,社会环境较好。
(三) 实践经费
为了保证更多学生能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1.自筹费用
团队成员(含团队实践和个人返乡实践)通过争取赞助等形式自行解决部分经费或自负费用。
2.学校支持费用
学校提供活动经费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①校级立项实践团队:在团队出发前,团委将拨付审定支持经费的50%;团队实践结束后,根据实践成果评审情况,拨付0-50%的审定支持经费;对于未按规定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成果较差的团队,将收回预拨付经费。
②院级实践团队须自行解决经费,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学院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项目进行校级评审,视评审结果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③个人返乡实践项目须自行解决经费,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学院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项目进行校级评审,视评审结果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五、工作安排
(一)申报立项阶段(6月15日-6月27日)
各团队于6月26日前将《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申报表》(纸质版、电子版)交至各学院分团委。各学院汇总审核上报材料,签署意见,确定院级实践团队名单。从院级实践团队中择优推荐6-8支团队作为校级实践团队。
(二)培训准备阶段(6月29日-7月10日)
校团委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团队名单。对校级实践团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发放实践材料,办理实践出征手续。
(三)开展实践阶段(7月11日-8月28日)
学生利用暑期开展实践、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搜集数据、撰写报告。
(四)总结上报阶段(9月上旬)
实践团队每位队员须提交活动总结1份(电子版、纸质版)、团队调查报告1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电子版、纸质版)、典型照片若干(不少于5张,电子版),以及其他材料(如自行拍摄的影像、多媒体材料,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接收单位评语等),并整理有关票据。
(五)评审答辩阶段(9月中旬)
根据评奖办法(详见附件),组织专家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和奖励基金,提名各类奖项的候选人,确定本年度社会实践的各类先进。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学院须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选派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团学干部带队开展实践,及时解决困难,校级立项社会实践团队原则上要求指导教师跟团实践,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
(二)突出重点,重视宣传
各学院要将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好平台,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挖掘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扩大社会影响,为社会实践的深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注重总结,完善考核
在暑期结束后各学院要全面做好社会实践总结工作,通过开展院级实践项目评审总结会将优秀成果推选参加校级评审。
(四)加强教育,确保安全
各学院要加强社会实践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社会实践安全预案,做到把握动态,及时上报信息。